李振国: 通向全球单晶光伏王者之路
|
十多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经历多次周期转换,其间不少公司勃然而兴,又骤然而落。不过,也有例外:曾经偏安陕西一隅的隆基股份,以及长期专注冷门的单晶硅路线的公司创始人李振国,安然度过多轮周期;创业18年,在成为全球单晶光伏龙头、全球市值最高光伏企业之后,愈显稳健而强大。 隆基股份是怎样的公司,为何能经历多轮行业周期屹立不倒?早年专注单晶硅,是深刻洞见、机遇巧合、抑或豪赌成功?隆基股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隆基股份的未来会怎样?日前,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走入上海证券报《直面掌门人》节目录制现场,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用兰大老校长之名命名公司 李振国至今依然清晰记得,20多年前在兰州大学中心花园里仰望江隆基老校长塑像的那个下午。江隆基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曾当过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后来到了兰州大学做校长。“其实,我从没有见过他,只是感动于他的治学态度。他要求大家刻苦、务实,相信教育改变人生。大家深切感受到,他这种治学态度,使兰州大学校风极好,给我们带来了学习、研究的基础。”李振国说,“我们很敬佩这位老先生,便在其塑像前面约定,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叫隆基。” 怀着满腔热情,以老校长严谨治学的精神办企业,青年时代的梦想最终变为现实。 事实上,李振国的创业,是另一种版本的中国合伙人。在隆基股份目前的管理结构中,董事长钟宝申,高管李文学、张长江等人,都是李振国在兰州大学读书时的同学。“我们都是物理系毕业的,只是细分专业略有不同,我是学半导体材料专业,钟宝申是学基础材料专业,李春安是学磁学专业。” 毕业十余年后,这些行业精英,告别了各自不同的事业,团结在李振国身旁,凝聚在“隆基”这一求学时的梦想和情怀之下。 以此看李振国的创业历程,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随后的第一份工作即是生产单晶,在国营741厂拉制单晶硅棒。此后,他在西安骊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从事单晶硅相关的工作。十年深耕单晶硅,让他进一步将兴趣从单晶延伸到整个光伏产业链。 2000年,李振国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便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认准单晶硅这一“死理” 此前十年,光伏产业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偏向于“赚快钱”的资本性行业。李振国与隆基股份似乎是一个例外。 “我的创业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6年。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事单晶硅的工种。我是偏被动地干单晶硅,因为不会干别的,只有这个最熟悉。”李振国说。 2006年是一个分水岭。“当时,我们对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光伏行业的本质就是发出一度电的成本最低,这是它的终极追求。”李振国说,“单晶硅相较于多晶硅,最大的区别就是成本比较高,但转换效率也高。即使多晶硅铸锭环节以后做到零成本,但随着单晶硅技术的发展,成本的下降,未来仍然会具备竞争力。” 战略选择清晰了,但要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依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概用了10年,到2016年的5月,我们单晶硅拉棒环节的非硅成本,做到了3美分,论证了当时推论的正确,多晶硅即便价格降到0,我们也比他们有竞争优势。而今天的成本是2美分。”李振国表示。 2013年,国家开始实行光伏发电标杆电价政策,单晶技术作为度电成本最低的先进技术,市场需求逐渐从海外向国内倾斜,2015年国内单晶市场份额增长便超过100%。电站对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间接带动了单晶硅片产能的增长。畅旺的需求带动隆基股份业绩高速增长。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净利润达35.65亿元。 如今复盘,2006年看到单晶硅长期竞争价值高于多晶硅的行业人士是否凤毛麟角?并不是,但只有李振国坚持至今而成功。“单晶硅要等十年,还面临不确定性”,一些聪明人缺乏耐心等待。 李振国并不是一个看起来便聪慧明敏之人,有时甚至显得木讷拘谨,当话题谈到单晶硅光伏时,他口若悬河;当话题移开到别的地方时,他的反应速度明显下降,时而不知道如何接话。“我好像还是有点紧张。”采访结束后,他这样对记者说道。 其实,这恰恰帮了他。深刻的洞察、定力和专注的执行,帮助李振国经历多轮光伏产业周期,也让他在风险来临时,能比同行活得更久更滋润。 长期的专注和坚持,让其认准了单晶硅这一“死理”,当多年后同行们反应过来时,他已默默地走出了很远,再难以望其项背。 重金研发+财务稳健 多年来,光伏产业竞争极为激烈,产品价格波动剧烈。隆基股份虽是单晶硅龙头,但奉行主动性的产品降价策略,连续十多次降价,同时产能不断释放,不断提升产品效率,充分将高效单晶的价值传递到终端,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 “今天在很多地区,光伏发电已成为最便宜的能源。相信不远的将来,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光伏将是最便宜的一种电力能源。”李振国说,“光伏发展的核心就是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不断进步。不能形成自己核心技术能力或财务不够稳健的企业,可能就会出局。” 隆基股份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技术优势与财务稳健的结合。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71亿元,同比增长35.26%;实现净利润16.91亿元,尽管同比略有下降,但在“5·31”行业政策调整等背景下,公司表现出的成本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令同行侧目。 纵观隆基股份近5年的财务报告数据,研发投入一项尤为引人注目。2013年至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不低于5%,累计投入达23.8亿元,成为全球在研发投入上最多的光伏制造企业。2016年,公司营收大涨94%,公司研发投入猛增88%;2017年公司营收增长42%,研发投入却近乎翻番,增长97%达11.08亿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19亿元,占比升高至7.18%。 重研发成为隆基股份引领全球单晶技术潮流的最大资本。 首先是硅片切割领域的“革命”。从2013年起,隆基开始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2015年底全部切割设备完成置换,终使单晶摆脱“贵族”外衣,硅片成本下降10%至15%、组件成本下降5%至8%,并引发全行业的切割技术更迭。紧接着,隆基股份率先实现PERC高效技术规模化,并开启了单晶PERC电池效率的连刷模式:22.43%、22.71%、23.26%、23.60%,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短短5个月时间四度刷新世界纪录。 截至2018年6月底,隆基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407项,高效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产品技术的创新让市场认可顺理成章。2017年,隆基股份单晶电池组件出货量超过4.5GW,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单晶电池组件出货第一位,同时跃居国内电池组件出货第一位。2018年上半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出货15.44亿片,同比增长78%,其中对外销售7.58亿片,自用7.86亿片;电池组件全球出货3.232GW。 探究隆基股份高研发投入的始源,其突出的营收能力和稳健的财务状况构成了强势保障。 2013年至2017年,隆基股份总资产增长7倍,其中2016年、2017年的增幅分别达87.8%、71.5%;营收方面,2016年增长93.9%,达115.31亿元;2017年增长41.9%,达163.62亿元;2018年上半年更是突破100亿元,同比大增59.36%,环比大增88.24%。 更令市场注目的是隆基股份长期以来的低资产负债率。2013年至2017年,当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时,资产负债率却始终不超过60%,且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保持上涨,体现了良好的经营能力及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把控。2018年上半年,隆基股份资产负债率为59.6%,领先同业。 持续稳健的财务数据成为隆基股份强势扩产的驱动力。2018年初,隆基股份发布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提出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20年底达到45GW。 “政策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中国的光伏产业正逐步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与成本驱动。即便在没有政策扶持补贴的背景下,光伏企业也应该能生存,并且活得好。”李振国说。 “光伏+储能”将成最终能源方案 未来的光伏产业将是怎样的图景?隆基股份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光伏将在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李振国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光照到地球上一天的能量够人类消耗20多年;地球荒漠面积的1%装上光伏就能满足人类所有的用电需求。” 近十年,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迅速降低。李振国回忆,“十年前,我觉得如果花一辈子的精力能够把光伏发电的成本做到跟煤炭一样便宜都是值得的。但现在来看,我们已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 由于太阳能的不连续性,储能成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李振国认为,储能并非难以解决,“未来的能源不会单纯依赖某种储能形式,而是要靠多种方案的结合”。目前,化学储能的成本降到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依靠地势落差来抽水蓄能也是比较成熟的方案。 另外,电动汽车的普及也会对能源的平衡起到重大作用。“在电能供应充足时,可以给车充电;在相对缺的时候,可以用它的电,甚至有些情况下,用电动汽车反向往电网上供电,这些技术都是很容易实现的。”李振国说,“如果中国有1.5亿台电动汽车,就可以存100亿度电,基本上能解决能源平衡的问题。” “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李振国表示,一旦与储能相结合,太阳能的无限性和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必然使得光伏在未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他认为,到2030年,光伏将具备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条件。 李振国正在践行另一种光伏发展模式:“Solar for Solar”。当光伏制造全产业链使用清洁能源驱动时,就可以实现“零碳”生产。以光伏发电驱动光伏产品制造的“Solar for Solar”模式将进一步有效拓宽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推动光伏发电的更广泛使用。 李振国表示,近几年,隆基股份在中国云南和马来西亚古晋的产能布局实现了通过清洁能源(水电)生产光伏产品,在“以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未来,隆基股份还将继续寻找光照资源丰富、临海且具有地势落差的地方,通过光伏+抽水储能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产业布局。 |
上一篇:
哈恩博士:我与中国汽车40年(附图)
|